@读者 贵州省作协2021年度新书新作出炉
多彩贵州网讯(本网记者 付磊 )岁末年终,不如用阅读迎接新的一年到来吧!12月23日,贵州省作协实施文学作品质量提升工程暨2021年度新书新作发布研讨活动在惠水县举行,报告文学《乡场上下》、报告文学丛书《历史的丰碑》、长篇小说《大娄山》、诗歌《百年诗篇》亮相。
研讨现场
贵州省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黄昌祥主持研讨会。省委宣传部传媒监管处、出版处负责人出席研讨会。新书新作相关负责人分别介绍创作情况。贵州人民出版社、贵州大学出版社介绍新书出版情况。
这几部作品写了些什么?好在哪?
《历史的丰碑》:展现贵州脱贫攻坚波澜壮阔历程
贵州作为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书写了中国减贫奇迹的精彩篇章。《历史的丰碑》用笔触勾勒了这段伟大、精彩、动人的光辉记忆。
该书由贵州省卷、9个市州卷组成,近200位作家参与创作,全书内容既涉及贵州贫困原因的历史回顾及相关事例的思考,又从党建扶贫、交通巨变、医疗扶贫、农业科技扶贫、文化旅游扶贫、教育扶贫、文艺扶贫、移民搬迁、法治扶贫等方面,全方位地反映了贵州的历史性巨变,是对脱贫攻坚历史的深度描写。
《历史的丰碑》
研讨现场,各市州文联相关负责人谈及创作过程,纷纷表示能够以文学的形式展现脱贫攻坚取得的成就和记录感人事迹,用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一个个故事,讲述贵州大地千年之变,弘扬新时代贵州精神,是一名作家的责任和使命,深感荣幸。
“《历史的丰碑》是一套全面反映贵州脱贫攻坚成果的大型报告文学集。”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原主席、贵州民族大学教授杜国景认为,决战决胜的关键是要“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是要“脱”,这两个关键,著书的所有的作家对这一点都有着清醒的认识。
《大娄山》:塑造鲜活生动的农民形象及扶贫干部群像
长篇小说《大娄山》是省作协成立的王华创作室创作的作品,以脱贫攻坚战为时代背景,描写了大娄山人在这场伟大的战争中,抛头颅洒热血的感人故事。以小说主人公姜国良为代表的一群风华正茂甚至青春年少的基层干部,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战斗中奉献了青春热血、甚至是生命。这部作品创作完成后,在《民族文学》首发,后被《小说选刊》《长篇小说选刊》转载。
长篇小说《大娄山》
“真实地再现了中国农村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及农民丰富多元的生活图景,塑造出一个个血肉丰满、真实可感的基层干部形象和农民形象。”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谢廷秋认为,作者在继承中国抒情传统的基础上,强调以情动人,以情化人,创造了脱贫攻坚文学新的写作范式及审美规范,是一部值得重视的作品。
《乡场上下》:从乡村视角立体反映贵州发展“黄金十年”
报告文学《乡场上下》由贵州省作家协会组织的张兴创作室创作。此书是作者及团队创作计划“蝶变”三部曲中的首推之作,全书共 30 万字,集中以黔北湄潭、凤冈、余庆三县为报告对象,书写黔北这片土地的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作品主题鲜明、内容丰富、艺术性较强,是一部从乡村视角较为立体地反映贵州发展“黄金十年”的有倾向、有特色的文学作品。
报告文学《乡场上下》
“既有直面现实的当下情怀,也有以点带面的历史纵深。”贵州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颜同林认为,《乡场上下》通过一个有文学、文化、历史底蕴的特定区域,来形象地承载贵州乡村的时代变迁,捕捉到了新时代的改革脉搏,正面回应了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时代变迁。
《百年诗篇》:吟唱贵州英雄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
《百年诗篇》由贵州诗人徐必常所作,共分十部四十九唱,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对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以来,贵州涌现出来的如邓恩铭、王若飞等历史英雄人物以及发生在贵州的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三线建设以及脱贫攻坚、现代化建设等重大历史事件,系统地进行了赞美与讴歌。
《百年诗篇》
“《百年诗篇》具有典型的‘文人史诗’格局和特色。”省作协原秘书长苑坪玉认为,这部作品长诗纪史形式突出,兼有纪传体和纪事体的双重特征。映衬着鲜明的时代特色,谋篇布局中漾溢的激情,具有明确的指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