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家访谈 > 详情

田兴家在第五次贵州青创会上的发言

贵州省作家协会 | 2018-12-29 14:28

写作已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

田兴家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作家,各位朋友:

大家好。

我叫田兴家,来自安顺关岭,在一所乡村中学教数学,业余时间写小说。

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能够参加这次贵州省青年作家创作会议并在这里发言,我感到很荣幸,同时也感到很惶恐,因为我写作至今没有取得多大成绩。但贵州省作家协会并不嫌弃我,还给我机会参加这次盛会,由此可见省作协对青年写作者的特别关心与大力扶持。

我从小就性格内向,嘴笨,不擅长说话,特别是在众人面前。如果我今天的发言有错漏之处,希望大家会后给我指出来。

我是读到大二开始学习写小说的。

在写小说之前,我写过很多歌词和诗歌。

高三那年,我喜欢上了方文山的歌词。几乎读完他的所有作品,然后模仿他写歌词。高考结束,我买了席慕蓉的一本诗集《在黑暗的河流上》,一口气读完后又模仿她写诗。整个高四(也就是补习高三)我都在写歌词和诗,特意准备一个笔记本,每写出一首满意的就誊上去,幼稚的幻想以后会价值连城。

到了大学,空闲时间一下子多起来,我便经常去图书馆看书、学习写作。

我真正读完的第一本小说集是广西作家鬼子老师的《被雨淋湿的河》,读完后我试着模仿他的风格续写他的名篇《上午打瞌睡的女孩》,写了几百字,我发现我写不出那样的故事,只能放弃。

后来我读到我们贵州省著名作家何士光老师的《乡场上》《远行》《苦寒行》《草青青》等中短篇,我又模仿他的风格写一些乡土小说,写了两个短篇,我发现我写不出那样的语言,又只能放弃。

再后来,我又读到了苏童老师、余华老师、格非老师、孙甘露老师等作家的小说。我所读过的小说都或多或少的从某些方面对我产生过影响,让我这个没有文学细胞的理科生慢慢的意识到小说是什么样子,然后按自己心目中小说的样子摸索着去写。

有一次,无意中听到学校文学社的一位师兄说杂志上都会有投稿邮箱,于是我到杂志区抄下一些文学杂志的邮箱,把自己的作品投过去。下个月怀着激动的心情去翻阅最新一期,没见到自己的作品,感到一阵失落,然后又继续写。我知道写作不一定要追求发表,但很多作家刚开始写作时都是从盼望发表开始的。

大学四年下来,我的数学专业课荒废了,因成绩排名靠后拿不到学位证,但我发表过几篇小说、获得过两次大学生文学奖,经过申请,学校最终同意把学位证发给我。

如今参加工作已经四年,我还在读书、还在写小说。书读得越来越慢,有时候还把以前读过的书找来再读第二遍。小说一直都写得很慢,很多时候写不下去,但都没有放弃,一直坚持着写。请允许我说一句矫情的话,也许写作已经成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一直伴随着我,直到这一生结束。

最近一两年来,我常常在想,写作到底要写什么。通过和同龄写作者聊天,我们都认为写好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就可以了。比如在目前的脱贫攻坚战下,我们只要写好自己村庄的脱贫故事,就等于写好贵州的脱贫故事,写好中国的脱贫故事。

这次贵州文学盛会是在十九大之后召开的,对青年作家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的一些列讲话精神具有很大的帮助。感谢省作协把我们这些青年写作者召集到一起来,让我们能够面对面交流,再面对面向文学前辈请教。但愿在文学前辈的指导下,到场的青年作家以及没到场的青年作家将会深入生活,潜心创作,在不久的将来,有人能创作出伟大的作品,为建设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作出新的贡献。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


田兴家贵州安顺人,生于1991年。作品散见于《山花》《广州文艺》《山东文学》《黄河文学》《湘江文艺》《牡丹》等刊物,短篇小说《夜晚和少年》被《小说选刊》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