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梅:《作家的责任与文学的魅力漫谈》
2023年9月18日上午,在《民族文学》贵州作家培训班暨新时代文学山花高研班上,《民族文学》杂志社副主编杨玉梅以《作家的责任与文学的魅力漫谈》为题,从文学有力量、作家有情怀、写作有技法等三个方面为学员授课。
杨玉梅从玛拉沁夫的长篇小说《茫茫的草原》说起,谈到玛拉沁夫鲜明的民族性与强烈的时代性的有机结合,同时特别强调艺术性是文学的生命,民族性和时代性都要通过艺术性传递给读者。玛拉沁夫作为一个成功的作家,“属于我的那种艺术感觉就是流动于我作品中的草原生活的独特韵味;属于我的那个艺术方位就是在中国文学的广袤沃原上拓植一片‘草原文学’的天地”。杨玉梅希望作者不仅要读文学书,还要读历史书、哲学书,以此打开自己的眼界。
杨玉梅提到了欧阳黔森创作红色题材作品的感悟与震撼,陶丽群、马金莲作品的丰富表达及细腻的叙述,蔡测海、尼玛潘多、田耳、肖勤创作的深层思考和作品蕴含的深刻性,秉持了文学有力量、“唯独文学是不朽的”(俄 萨尔蒂科夫·谢德林)的理念。
杨玉梅认为作家应有的情怀包括家国情怀、宽广的胸怀和真心、爱心、善心、细心、耐心及吃苦精神、创新意识,她列举了李娟《遥远的向日葵》对环境、生活的思索与考量,次仁罗布《祭语风中》的历史变迁与生死观、人生观,提到了叶梅创作的动心动情之处和那些亲切、温暖的文字,阿舍创作的艰辛与准备,建议大家读一读阿来的《云中记》、叶梅的《公主海渡》,并借次仁罗布的话语对大家说:没有一定的生活和知识的积累,千万不要急着写长篇小说。要经过多年中短篇写作的经验积累,再过渡到长篇小说创作才是最佳的一条道路。文学创作是在创造精神食粮,是引导别人,塑造灵魂,作家下笔时一定要慎重,再慎重。
杨玉梅强调写作的技法非常重要,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而不是一味地模仿。比如彭学明的《娘》、艾青的《盼望》、林徽因的《别丢掉》、鲁若地基的《花楼》《小凉山很小》、末未的《菜园札记》、杨犁民《大雨如瀑》、马占祥的《雷雨之夜》、羊子的《雷雨之中》、石舒清《地动》等都有自己独特的视角与独到的理解。
杨玉梅还结合自己的体会谈到了创作之难、体验之苦,同时,杨玉梅列举了一些作品表达不生动的原因是运用了概括性的语言,或多是公文的语言,希望大家能引以为戒。
杨玉梅,《民族文学》副主编、编审,出版文学评论专著《民族文学的坚守与超越》《多元共生 精彩纷呈——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与探索》。评论文章获2010、2015《民族文学》年度奖,荣获2012年度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优秀编辑奖、2019年度“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全国文学报刊联盟奖骨干文学编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