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读堂 > 详情

文学点亮生活——贵州文学院创办我省第一家以精读经典为宗旨的文学讲堂

贵州省作家协会网 | 2023-09-19 11:55

概述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响应我省全民阅读活动持续、深入、有效开展的号召,推动全省文学志愿服务工作高质量发展,2017年4月,在贵州省作协的领导下,贵州文学院整合各方面的资源,与贵州人民出版社、贵州广播电视台综合频道、贵阳晚报、ZAKER贵阳、千翻与作书店等单位联合,创立了“精读堂”——贵州第一家以精读经典为宗旨的文学讲堂,并逐渐打造成贵州文学文艺志愿服务品牌,以此为依托积极开展文学志愿服务活动。旨在通过邀请名家,精读经典,助人了解世界,观照自我,给广大阅读爱好者提供切切实实的精神养料。还延伸举办了“精读堂进高校”“精读堂进社区”“精读堂下地市”“精读堂进社团”等活动70余次,现场听众近4000余人次,网络直播观众超过20万人,深受广大文学艺术爱好者的好评。

2017年6月,“精读堂”获得“书香贵州•阅读盛典”主题活动创新奖,同年,获得贵州省委宣传部机关工委目标管理项目创新奖,获得国家新闻广电总局领导赞扬。2021年,“精读堂”品牌入选中国作协文学志愿服务示范性重点扶持项目。“精读堂”2021年第7期(总第38期)、第10期(总第41期)入选中宣部“学习强国”贵州学习平台。

做法与成效

“精读堂”通过邀请名家,精读经典。在内容上,推荐经典,在方法上,倡导精读。每期邀请一个主讲嘉宾,对一个经典艺术家,或者一部经典作品,进行精细解析,尽可能体会和传递出作品背后的匠心与创意,创作技艺和内涵思想,提高公众对阅读的兴趣、加深人们对书籍的热爱和对阅读重要性的深层认识,掀起全民阅读之风,达到深入理解经典的目的。

2022年,“精读堂”坚持多形式、多渠道开展活动,邀请省内外知名作家走进“精读堂”打造深度阅读系列活动。以线下活动加线上广播节目访谈、短视频、活动海报、新媒体推送等全方位、多角度呈现,打造全民阅读项目,聚集作家精读经典作品,帮助广大文学爱好者在茫茫书海中遴选最经典、最实用、最具价值的书籍,用媒体声音、主播声音、权威声音,以阅读的名义,拓宽阅读的边界。读书、读世界、读电影、读艺术。全年开展读书分享会文学讲座(线下)3期;与贵州广播电视台音乐广播联合制作“精读堂”特别策划——“经典永远年轻”系列读书节目10期;与贵州省图书馆、贵州广播电视台音乐事业部联合举办贵州文学院“精读堂”城市人文阅读计划——“时间的书页”系列阅读活动7期;开展文学志愿服务宣讲5次,依托线上线下活动,营造全民阅读氛围,开展文学志愿服务工作。

“精读堂”·孔学堂传统文化公益讲座——碎片化时代的经典阅读暨《精读堂选·二卷》新书分享会(主讲人:戴冰、谢廷秋、钟硕、张建建);“精读堂”第52期:一朵玫瑰胜过所有——从《小王子》看形而上学与生活世界(主讲人:许为勤);“精读堂”第53期《唐亚平诗集》分享会,3期线下讲座主讲嘉宾解读经典,引领阅读,从中探索完整生命体的意义和个人自身存在的价值……现场听众每期80人左右,线上点击量约135万人次。

“精读堂”特别策划——经典永远年轻系列读书节目,邀请顾久、邓国元、王剑平、李钢音、周之江等我省知名专家、学者与主持人南方对话讲学,主题涵盖人生价值探讨、“阳明文化”、经典重温、如何读一本好书、阅读影响个人发展等方面,节目通过“掌握动静尽知贵州”贵州广播电视台官方新闻客户端 App播出,有效受众达110万人次。

“精读堂”城市人文阅读计划——“时间的书页”系列阅读活动,邀请欧阳黔森、曹海玲、武歆等省内外知名作家带领听众走进一座无形“图书馆”,由阅读文学作品延伸到生活、电影、艺术,打造深度阅读系列活动,充分发挥主办方的资源优势,让人们看到贵州省图书馆在不断拓宽边界,不断探索创新,闪耀城市人文之光,用阅读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截至目前,“时间的书页”系列活动点击量达94.1万。

围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分别在安顺普定、青岩、贵阳市开展“精读堂”贵州文学院文学志愿服务基层宣讲活动,内容包含对当下热点作品的分析解读,为基层文学爱好者讲授创作方法,作品点评与创作意境的升华等,在活动中普及文学知识,引导阅读,体验生活,有效助推全省文学事业高质量发展,坚定文化自信。

工作启示:

1. 优化文学志愿服务方式和内容,使之贴近生活、贴近基层、贴近群众,做经典阅读的“引路者”。“精读堂”品牌活动这些年来足迹广布,构筑起“没有门槛和围墙”的公益课堂,推动文学进校园、进社区、进书店、进少数民族地区、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一线,大力提升优质内容供给,推动全民阅读,文学阅读理念广泛传播,给基层群众带来丰沛精神滋养,使新时代文学化作生活中用而不觉的“空气”和“阳光”。

2. 文学工作者是时代的记录者,也是参与者和建设者。通过开展文学志愿服务,引导作家走出书斋,密切作家同基层群众联系,加强政治引领,广泛汲取创作素材,开阔创作视野,心系民族复兴、弘扬行风艺德,履行社会责任,为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文化氛围作表率、立标杆,向人民群众传达党和国家的文化创新理论,助力提升民众文化素养。文学志愿服务还能有效拓展和提升基层作者及广大文学爱好者的创作视野和创作水平,促进全省文学事业繁荣发展。

3. 善于在每一次文学志愿服务中总结经验,以品牌活动为平台,形成体制机制,推动文学志愿服务常态化长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