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乡巨变·中国式现代化的贵州实践|全国文学名家采风活动”走进遵义湄潭
由中国作家协会指导,贵州省委宣传部、中国作家协会创联部主办的“山乡巨变·中国式现代化的贵州实践——全国文学名家大型采风活动”第二期启动,从11月7日至11日,来自全国的8位文学名家和省内4位文学名家走进遵义、铜仁,这是继第一期在安顺和黔西南采风创作后,又一拨文学名家来到贵州。
第二期采风活动由贵州省作家协会、贵阳市委宣传部、遵义市委宣传部、铜仁市委宣传部承办。8位全国文学名家包括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广西壮族自治区文联主席、广西壮族自治区作家协会主席东西,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主席、安徽省文联副主席许春樵,导演、制作人盛树华,中国林业生态作家协会主席、《人民文学》杂志编审杨海蒂,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延河》杂志副主编弋舟,天津市作家协会原副主席王松,《长江文艺》杂志社社长、主编何子英,著名作家张鹰。
4位省内文学名家有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贵州省文联主席、贵州省作家协会主席欧阳黔森,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贵阳市文联副主席、贵阳市作家协会主席肖江虹,《南风》杂志社副主编冉正万,《贵州作家》副主编徐必常。
名家们推出了许多优秀文学佳作,有的作品曾获得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有的作品攀摘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中国电视“金鹰奖”、中国电视剧“飞天奖”等重要奖项,是中国文学“军团”的实力派。此次在贵州采风,名家们通过扎实的访问、调查、考察,积累素材,希望用生动的笔触抒写中国式现代化的贵州实践,反映踔厉奋进中的贵州变迁,通过一个个故事传播贵州好声音。
11月8日,文学名家采风团在贵安新区考察贵阳大数据科创城,了解贵阳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基本状貌。正在快速发展的大数据产业和未来大数据产业的宏伟蓝图,在名家们的心里激起阵阵涟漪。随后采风团赴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参观体验“红飘带”项目,大家深被沉浸式的场景所震撼,红军长征精神和多彩贵州印象刻印心中。接着采风团直奔遵义湄潭,到万亩茶园和贵州茶文化生态博物馆领略中国茶业百强县的风采。
许春樵坦言,他来贵州之前没听说过贵州湄潭的茶叶,看了生机盎然的茶园和制茶工业遗迹后,印象十分深刻,甚至超出了他惯有的经验。60万亩茶园,想想那种壮观的场景就很激动。“今天品了‘遵义红’,口感很特别,爽口爽心。在喝的过程当中,香气不断回旋,让人沉醉其中。我觉得天然的香气得益于湄潭的地理位置、独特气候和特殊环境。”对于感觉,许春樵用“惊艳”“惊喜”两个词来形容。他表示在湄潭获得了新的体验,会把这个体验转化为文字以表达对湄潭茶叶的爱,并打算来湄潭买半亩茶园。
王松曾到过黔东南、黔西南等地,每次来,对多彩贵州都有一番新的认识,这次也不例外。他说,湄潭的人文和自然景观非常漂亮,因为它们都与茶叶密切相关。“我是搞写作的,离不开茶叶,而且我爱喝绿茶,一年中我得喝几十斤,但居然不知道还有这么好喝的湄潭翠芽。”
针对这个疑惑,王松希望湄潭在宣传上多下功夫。湄潭翠芽有这么好的基础,喊得响、叫得开、卖得动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他表示,他会在作家圈子和朋友圈子里为湄潭茶叶吆喝,让更多的人们知道湄潭翠芽,品尝湄潭翠芽。湄潭人文的优雅和茶叶的美好,既是不动声色的,更是沁人心脾的。
作为中国林生态作家协会主席,杨海蒂对湄潭的“绿”有着深刻的认知。她认为,湄潭的生态美与茶海有关。之前她听说过湄潭茶海,如今身临其境,还是感到非常惊喜。了解到抗战时期浙江大学曾在这里办学,深被西迁精神所感动。在她看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绿色生态,构成了湄潭的美。“我没有下午喝茶的习惯,怕晚上失眠,但禁不住诱惑还是品了一杯湄潭翠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