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文学志愿服务宣讲在毕节举办
日前,“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文学志愿服务宣讲在毕节举办,本次活动由贵州省作协主办,贵州文学院、毕节市文联承办。主讲嘉宾——贵州师范大学教授谢廷秋以“现代主义视域下的贵州当代文学探索”为题,为现场听众宣讲。
在对“贵州作家现代主义文学探索”中,她着重笔墨,多维度阐述了贵州现代主义文学发展情况。贵州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经典形象是鲁迅提出的“古远的贵州”,进入新世纪以后,以欧阳黔森、肖江虹、王华、冉正万、戴冰、谢挺等为代表的贵州作家相继在国内小说界崭露头角,这批出生于20世纪中叶的作家,长期致力本土文学创作,多次获国家级、省级文学奖项,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是中青年作家中文学创作的中坚力量。他们的作品中也保留了较多中国传统文学的痕迹, 极具现实主义和乡土叙事的传统,有着对生命神采飞扬的理解,把贵州形象推向了新层面。欧阳黔森坚守传统写作,他的创作吸收了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滋养,展现了现代优秀小说的特质,既继承编年体格式,又交织着现代性体验的思考。他的小说创造了一个温婉、诗意、人性的世界,一个对自然无比热爱的世界,一个不断向传统致敬的世界。王华的作品被喻为乡土深处的文学生命。她关注物质困境更关注精神困境,关怀底层人物的命运,其作品充满了生命的质感,人物个性鲜明。尤其善于描写百年来女性令人心悸的人生选择以及留守妇女精神内部的严重困扰。在谢廷秋看来,欧阳黔森和王华的作品蕴含着生态文学的现代意识和现代主义表达。
宣讲中,谢廷秋认为,肖江虹和冉正万是贵州风情的传奇叙述者。他们都是具有超越意识的作家,对民间文化的借鉴,对小人物视角的应用,对家族的处理,对传奇、魔幻题材的处理都非常有现代感,其作品充斥着民俗文学的现代魔幻探寻。
转而阅读戴冰和谢挺的作品,则是城市文学的现代主义思考和表达。谢廷秋在宣讲中指出,戴冰在荒诞中构建现实世界,其小说常常是从一个意象起笔然后就描述形而上的世界,追问世界的深沉,包括人性的裂变与幽微。谢挺作为城市影像的艺术表达者,善于借助中国古典故事的外壳,以一种极其先锋的叙述口吻、“城中村”对话体的叙事结构以及民间想象与本土资源的中国元素运用获得了后现代小说的先锋韵味。
精彩的讲座仿佛为现场数十位听众找到了打开贵州现代文学之门的一把钥匙。主讲嘉宾谢廷秋教授就职于贵州师范大学,作为博士生导师的她多年来的学术探索始终坚守现当代文学研究岗位,植根本土,关注贵州现当代文学的历史与现状,由此形成其现当代文学研究重要的特色品格。对贵州文学特别是贵州当代文学表现得相当熟稔,对贵州作家了如指掌,对贵州作家作品如数家珍。
当天的宣讲活动获得现场听众一致好评。贵州文学院文学惠民系列志愿服务也将秉承精读经典、品读名家、传播文学的宗旨,邀请省内外文学名家与基层作家和文学爱好者面对面交流互动,讲述创作,分享阅读的感受,为提升基层作家和广大文学爱好者创作鉴赏水平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