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培训 > 详情

鲁迅文学院贵州作家培训班|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徐可教你写散文

贵州日报报刊社 | 2024-09-29 09:02


名家档案

徐可,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作家,评论家,启功研究专家。致力于散文写作实践和理论研究,主张真情写作,提倡弘扬中华美学精神。著译有《胸有丘壑》《仁者启功》《人间圣境》《背着故乡去远行》《三更有梦书当枕》《汤姆·索亚历险记》《六个恐怖的故事》等30多部。曾获中国新闻奖、丰子恺散文奖、汪曾祺散文奖、中国报人散文奖、百花文学奖、冰心散文奖等。

9月20日,由鲁迅文学院和贵州省作家协会主办,贵州文学院与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承办的“鲁迅文学院贵州作家培训班暨第七届贵州省中青年作家高级研修班”在贵阳市孔学堂开班。开班当天下午,著名作家、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徐可主讲的专题文学讲座《散文漫谈》开讲。

 

讲座中,徐可围绕中国散文的传统、散文写作中的8个关键词、有关散文的一些争议、散文创作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展开。讲座内容丰富详实,逻辑严密,层次分明,不仅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还涵盖了广泛的实践案例。

 

徐可表示,“学”“识”“情”三者是构成优秀散文的重要因素,而在这三者中,真情实感应占据第一位,情感是散文的心脏,它需要真实、积极并且具有个性,避免无节制的情感宣泄。此外,散文还需要有“识”,即要有担当、有见识、有胸怀、有格调,要“关注社会发展,关注时代进步,关注人类共同命运”。散文还需具有“学”,即文学素养和文化底蕴,这是文章的思想底气,也是文章的深度所在。具体来说,“学”表现在语言上,语言美是散文美的重要标志,“只有优美的语言才能营造出优美的意境,才能传达出美好的感情和思想。”

 

徐可认为,散文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本质在于真诚表达,要求创作者具备见识、责任感、洞察力、包容心及高尚的情操。在散文创作过程中,语言的艺术性和技巧性至关重要。徐可表示,中国散文素有“文以载道”的传统,“文以载道”既是散文之本,又是中华散文的“初心”。

 

同时,徐可还现场探讨了散文定义上的界限、真实性与虚构性、作品长度以及传统与创新之间的关系等几个焦点议题。“散文是一种自由的文体,它可以自由挥洒,涵盖广泛的主题。”徐可认为,真诚是散文的核心价值。散文的质量并不取决于篇幅的长短,而是由其思想深度、艺术美感及精神境界所决定。“各位创作者应该多从传统中汲取营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无论外界多么浮躁喧嚣,我们都应坚守内心的宁静与执着。”徐可说。

 

在徐可看来,贵州近年来文学创作的发展形势非常喜人,进入了一个很好的时期。“表现之一就是贵州有一支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的作家队伍,作家们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心无旁骛,潜心创作。表现之二则是贵州的文学创作成果丰硕,不少作品都获得了全国重大文学奖项。”徐可认为,贵州省文学资源非常丰厚,目前通过挖掘自身价值与潜力正在形成良好的势头。

 

“文学不是一个封闭的体系,也不是一个终点,而是更多艺术种类的起点和母本。”徐可说,贵州近年来举办“村BA”“村超”等享誉全国的体育赛事,也是贵州作家拓宽创作领域的一个好机会。

 

记者 赵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