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文学院贵州作家培训班暨第七届贵州省中青年作家高级研修班圆满结业
2024年9月29日,秋阳熠熠,鲁迅文学院贵州作家培训班暨第七届贵州省中青年作家高级研修班在四十余位学员满怀眷恋与不舍的情愫中,圆满收官。
这十二天的培训,宛如一场绚丽多彩的文学盛宴,令人沉醉。此次培训课程设置丰富多样且极具深度,专题教学涵盖了多个重要领域。省内外名家吴义勤、徐可、欧阳黔森、李浩、张柠等二十余位老师纷纷授课,他们以渊博的知识、深刻的见解和独特的教学风格,为学员们带来了一堂堂精彩绝伦的课程。从文学理论的深入剖析到创作技巧的巧妙传授,从经典作品的解读到现实生活的感悟,老师们的每一句话都如同智慧的火花,点燃了学员们心中的文学之火。
现场教学同样精彩纷呈。学员们走进中国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新时代文学实践点,亲身感受生活的真实与创作的源泉;在贵阳“新印 1950”,历史的痕迹与现代的气息交织,为学员们带来了别样的灵感冲击。
分组讨论环节气氛热烈而富有成效。学员们围绕“学习第八届青创会会议精神,勇担新的文化使命”展开深入交流,积极分享自己的见解与体会,明确了在新时代文化建设中自身的责任与使命;在“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精神,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学表达”的讨论中,学员们结合所学所思,积极探索如何用文学的语言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进程与独特魅力。
文学对谈活动更是思想碰撞的盛宴,学员们与老师们畅所欲言,交流创作心得,探讨文学的发展趋势。
在这十二天的时光里,学员们恰似干涸的土地渴望甘霖一般,如饥似渴地汲取着文学知识的丰富养分,全身心地沉浸在文学的浩瀚海洋之中。出于对学员的认真负责,贵州文学院还特地邀请了《人民文学》《当代》《诗刊》《花城》《收获》《十月》等杂志的编辑与鲁迅文学院教师参与对学员作品的改稿,他们以专业的视角为学员们提出了诸多宝贵建议,犹如明灯照亮了学员们的创作之路。
结业典礼现场,气氛庄重而又热烈非凡。贵州省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高宏主持了结业典礼。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徐可同志的讲话由鲁迅文学院培训部副主任胡嘉同志代读。徐可强调,本期培训班经过十二天的授课、学习、研讨,圆满完成各项教学安排,达到预期目标。他指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了文化发展的重要方向,贵州文化丰富多彩,是作家创作的宝库。贵州作家应在新起点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领会全会精神,做好时代的记录者与文化强国建设者,为中国式现代化的贵州实践贡献文学力量。此次培训班是鲁迅文学院与贵州省作家协会贯彻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对贵州文学事业发展意义重大。
徐可还对学员们提出几点希望: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导创作;坚守人民立场,坚持文化创新,用精品力作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珍惜学习收获,创造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文学精品。
随后,学员代表胡德江、彭敏艳先后发言。胡德江表示在本次培训中,他从老师的精彩讲课中领悟到诸多写作干货,明白要立足本土、扎根人民,展现本土作家的担当。彭敏艳也说文学创作者不但要担当责任,更要以人民为中心创作。此外,她还代表西南六省市学员向主办单位、协办单位表达敬意与感谢。她认为在这短短的十二天里,不但能有与名师名家对话,收获知识、友谊的机会,她的思想也得到了提高。
贵州省文联主席、省作协主席欧阳黔森在结业典礼中讲话,他说在这十二天的培训中,全国知名作家、名刊编辑和鲁迅文学院的老师们来贵阳授课,奉献知识与经验,而学员们通过认真学习,大家收获了知识、视野、力量和友谊。
欧阳黔森强调,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面对新使命新任务,作为一名作家,我们责无旁贷。要用文学之笔,描绘新时代的壮丽蓝图,讲好中国故事、贵州故事。他希望学员们培训后保持对艺术境界的追求,坚持正确方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挖掘贵州 “四大文化”,以高质量作品勇攀艺术高峰。他还希望省外作家朋友留下美好印象,与贵州保持联系,随时交流文学体会,寻找创作灵感,酝酿新的佳作。
最后,贵州省文联主席、贵州省作协主席欧阳黔森,贵州出版集团党委副书记史红云,鲁迅文学院培训部副主任胡嘉,贵州省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高宏,贵州省作协副主席、贵州文学院院长戴冰等五位老师,亲自为学员们颁发结业证书。这一本本沉甸甸的证书,不仅仅是对学员们十二天艰苦学习成果的高度肯定,更是他们在文学漫漫征途上一个崭新的起点。
此次培训的成功举办,宛如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照亮了贵州省中青年作家们的创作前行之路。它为学员们搭建了一个弥足珍贵的学习与交流的广阔平台,让他们能够在文学的广袤天空中自由地展翅翱翔。深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些学员们必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坚定的信念全身心地投入到文学创作之中,用他们手中的笔精心描绘出贵州的壮丽美丽画卷,为贵州省文学事业的繁荣昌盛发展贡献出属于自己的那份独特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