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风》杂志改版,从青春文学路线走向文学综合展示平台
“改版后的《南风》在内容上,以打造特色栏目提升办刊品质,主要刊发文学评论、小说、散文、诗歌、评论等,省内作者多了一个展示文学才华的平台……”4月17日,《南风》杂志社主编冉正万在省作协主办的“预见大家”文学活动上,对《南风》的发展自信满满。作为省内第二份大型文学刊物,改版后的《南风》迎来一派新的光景。
贵州再添文学综合展示平台
创刊于1980年的《南风》曾行走青春文学路线,致力于挖掘、推出优秀充满青春气息的作品。根据国内文学刊物市场变化情况,围绕推动贵州文学高质量发展需要,《南风》踏上了革新之路,2025年起以新的面孔示人。改版后的《南风》主要发表文学评论、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体裁,开设有“南风论坛”“新作播报”“小说场”“散文看台”“诗与思”“经典回顾”“小作家”“游于艺”等栏目,至今已推出两期。
此次的“预见大家”文学活动在黔西南州安龙县举办,吸引省内60余名作家及文学爱好者参与,其中部分为在《南风》第一期和第二期发表作品的作者。安龙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知府添灯油”的故事广为流传,成为文学创作的丰富宝库。近年来省作协多次与安龙携手开展创作交流和讲座活动,促进了当地文化事业的发展。
围绕“如何为贵州文坛中坚力量提供更广阔展示平台”这一话题,省作协、黔西南州文联、安龙县文联相关负责人以及作者代表,畅所欲言,观点交织,智慧火花不断迸发。“大力培养和挖掘文学人才,推动更多高质量作品,是省作协的重要使命。新改版的《南风》,为贵州作家特别是青年作家,提供了更多展示才华的机会。”在省作协副主席高宏看来,青年作家只有不断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才能书写出有深度、有温度、有贵州特色的文学作品;而青年编辑则用严谨的态度和专业的眼光,把积极挖掘具有潜力的精品力作视为一种担当。
活动中,省作协副主席黄涛、《南风》杂志副主编李世成,就第一、二期《南风》刊发的作品进行点评,从不同角度分析作品的优劣。在交流发言环节,《南风》杂志作者与编辑、省作协青年文学工作者、安龙本地作者积极互动,分享创作经验、交流创作心得。冉正万还在活动现场,为参加活动的作家和作者签赠新书《洪边门》。
此次活动内容还包括作家作者到笃山攀岩公园、安龙招堤、南明历史陈列馆、张之洞陈列馆、安龙县博物馆、安龙县文物管理所等地等地开展文学创作实践,了解安龙的历史人文和社会发展情况,为创作积累素材,找寻灵感。
《南风》扩大了文学展示的空间
杨骊是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曾获贵州文学奖、贵州“五个一工程奖”。《南风》第2期刊发她的短篇小说《流量密码》,揭示当下社会女性生活的困窘与艰难。她对《南风》的改版充满期待,认为此举无疑给贵州文学界带来了扑面清风。“《南风》以刊发贵州作家作品为主的定位无疑是一个福音,而实力强劲的编辑团队,它有着成为中国文学期刊翘楚的眼光和能力。优秀的作家需要天赋,也需要培养和孕育。”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编辑巴文燕,曾在《山花》《散文诗》《湖南文学》《四川文学》《边疆文学》《青年文学》等期刊发表短篇小说10余篇,曾出版长篇小说《秘杀》。2025年第1期《南风》发表她的短篇小说《白河湾》,讲述一个植物人徘徊生死、最终了悟的故事。“我希望每一个生命,哪怕是一只朝生暮死的蜉蝣,上天都给了它一天的时间。”她建议,省作协可多举办文学交流活动,针对文学新人不定期地举办改稿班,与各市州作协联动,着力发现和培养文学新人。
代廷晴在余庆县他山中学担任语文教师,2017年开始写作,曾参加“贵州中青年作家高级研修研班”“《山花》写作训练营”。《南风》第1期发表她的《随笔三则》,笔墨触及一些文学作品和现实生活中的语言现象。她的随笔集《树上的姑娘》,曾获贵州省届文学奖三等奖。“参加此次文学活动,我觉得写作者即便是简略的交谈,也总会有一些帮助。比如我和依依同住一室,谈到读书,互相都有推荐。”她觉得脱离单调重复的日常,在自然环境中思维会更加活跃开阔。
中国作协会员万松致力于长篇历史小说创作,已出版《是非之地》《南明忠魂》《大明第一清官海瑞》《血祭》4部。“参加此次文学活动,受益匪浅,通过编辑的讲解,悟出了读书要精读、慢读,写作要精写、慢写的道理。”万松表示,认识了不少文友,通过相互交流,放宽了眼界,这对今后的创作会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