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读堂 > 详情

“精读堂”第90期讲座在镇宁新华书店举行

贵州省作家协会网 | 2025-07-28 11:50

7月26日下午,贵州文学院“精读堂”第90期讲座在镇宁自治县新华书店举行。本次活动由贵州省作家协会指导,贵州文学院主办,镇宁自治县新华书店、贵州易欣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及青葵志愿者之家——青葵读书会联合协办。

图片1.png

活动特邀贵州省青年作家李梦云担任主讲嘉宾,她以“文学的创造力”为主题,吸引了来自文学、教育、医疗、公路工程师等多个领域的70余位爱好者齐聚,共赴一场关于文学生命力的跨时空对话。

图片2.png

讲座中,李梦云从当下热议的“AI文学的冲击”与“模仿与创造的边界”展开,提出文学创造力并非无源之水,而是深深根植于生活观察、阅读积淀与情感共鸣的土壤。她以作家戴冰《透析的戈多》中透析病人的独特视角为例,生动拆解了文学创造力的四大核心要素:感知的敏锐、想象的精妙、思想的深度与语言的淬炼。

图片3.png

“文学的创造力,是让熟悉的世界陌生化,又在陌生中触达人性的本质。”李梦云结合自身短篇小说《寻找莫青平》的创作经历,分享如何将机器人与人的异质化情感藏于故事褶皱,在科技与人性的碰撞中叩问“人何以为人”。她特别以班宇《逍遥游》开篇的细节描写为例,强调“有效细节”需如锋利刀刃,精准直抵读者内心,引发强烈共鸣。

图片4.png

互动环节中,现场氛围尤为热烈。一位公路工程师分享了自己在施工间隙记录山河风光的随笔,李梦云点评道:“工程师的严谨与山河的壮阔本就充满张力,试着用‘丈量公路’的精准去刻画情感,便是独特的创作优势。”70余位跨领域爱好者围绕“专业视角如何转化为创作养分”“AI时代人类写作的不可替代性”等话题交流碰撞,让文学思考在互动中愈发鲜活。

在讲座尾声,李梦云更是深情呼吁:“文学的创造力是生活赠予观察者的礼物,需以热爱为土、坚持为犁,方能静待文字花开。”那些被用心收藏的日常碎片,终将在“坚持”的笔下生长出温暖的力量。

本次讲座不仅系统传递了实用的创作技巧,更通过深度互动唤醒了在场者的文学初心,为跨领域爱好者提供了思想碰撞的契机。“精读堂”作为贵州文学院深耕多年的文化品牌,始终以搭建优质交流平台为己任,既让专业文学智慧走进基层,又让跨领域的热爱在此汇聚,更以持续的思想传递与初心唤醒,为文学生命力的延续与生长注入了持久动力,让这场跨时空对话愈发蓬勃有力。

图片5.png

供稿:贵州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