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乡愁印记·贵州村史村事》村落采风文集——卷首

2025 年 3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指出:“贵州历史底蕴 深厚,红色文化丰富,民族文化多姿多彩。把特色文化资源挖掘利用 好,不仅能增强文化自信、化风育人,而且能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贵州这些年的变化,实实在在写在了 17 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那 一座座创造世界奇迹的桥梁和那一个个穿行在高原上的隧道,将原本 河谷深切、凹凸崎岖的山地贵州,打造成了平原贵州,县县通、村村 通工程的实施,让贵州的乡村一下子变得生动起来、妖娆起来,让乡 亲们的笑容灿烂起来。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 的重要讲话精神,2024 年以来,我们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乡愁印 迹——贵州村史村事征集”活动,把村史村事挖掘整理这一事关文明 乡风建设的德政工程和基础工程抓实,做好转化利用的文章,更好为 贵州立心、为发展赋能。
贵州的村史村事关系着广大村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也就一下子 成了饶有兴味的话题。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2024 年中共贵州省委宣 传部、贵州省作家协会围绕“乡愁印迹——贵州村史村事”主题,邀请 18 位省内外作家深入到 20 余个村落,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用不 同的笔触,写出了这部散文集。
作家叶辛将长久来未完成的心愿倾注于笔端,展示了古老妥乐村 的魅力;作家欧阳黔森从名誉村长的角度,将花茂村的历史和现在旅 游、生态、农业的发展娓娓道来;作家高洪波带着久远的疑惑重返故 地,寻找屯堡的答案;作家钟法权在采访途中,偶遇纳灰村笑如花朵 的花姐支书,感受了村民们挑水、洗衣、灌溉的快乐和对山歌的诗情 画意;青年作家冉小江、周小霞笔下的丙安古镇、龙潭古寨,都洋溢 着青春的朝气,他们与青石镶砌的古街道、仡佬族流传千百年的饮食 “三幺台”宴席隔着时空进行着对话……还有冉正万、姚瑶、徐必常、 刘照进、杨秀廷、孟学祥、石庆慧、吴芳秋、钟硕、唐亿若、黄依莉 等一众中青年作家,因为有各自不同的着眼点和兴奋点,笔下的村史 村事也可谓气象万千。
一册村史、一卷村事,是时代“小窗口”、贵州“新图景”。以“史” 为证、以“事”为媒,让每一个蕴藏着独特历史记忆的贵州村落,成 为讲好贵州故事、传播贵州声音、展示贵州形象的“文化芯片”,以 新担当新作为新形象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现贵州新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