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欧阳黔森 | 《黔村行记》之 《白岩之变》
白岩苗寨的苗名叫“怎留”,意为“层层梯田又大又宽的地 方”。在白岩寨的寨脚,是层层相承、块块相连的梯田,梯田一 直延伸到谷底的河边。因山脊中有两处裸露的白色石壁,显得巍 然壮观,久而久之,“白岩”这个名字便叫开了去。
白岩村位于贵州省雷山县东南部的丹江镇,毗邻雷公山国家 森林公园,距县城八点五公里,村域面积四点七平方公里,以山 地为主,共有耕地四百二十二亩,林地五千零四十一亩。这里属 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区,风光旖旎,气候温和,森林覆盖率达 到百分之四十五,有独特的云海景观。梯田与民族传统建筑相融 共生,白岩村因此被誉为“梯田托起的村庄”。晴天,站在白岩 村的梯田上,就可以看见苗岭主峰雷公山。
全村由两个自然村寨组成,分为五个村民组,共一百五十三户六百一十八人,常住一百二十四户五百零三人。其中,脱贫户 四十户一百四十九人,易地扶贫搬迁户十七户八十二人。世居民 族以苗族为主,民族风情浓郁,苗绣、芦笙表演、苗族建筑技艺、 特色手工艺等在此得以保留和传承。独具特色的生态环境和民族 文化为白岩村发展旅游产业带来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国家乡村振 兴局直属机构中国扶贫基金会等单位的帮扶,给白岩产业建设带 来巨大的改变。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就业。有了产业振兴,那么与之关 联的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便会更加密不可分。村支书唐文德 就是白岩村人认同的人才。他于 1989 年出生,2008 年 6 月毕 业于贵州省旅游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后来又毕业于国家开 放大学法学专业。他在新加坡长乐集团上海海上黔香阁餐饮有限 公司有着五年的从业经历,2013 年 11 月回乡创业,创办了贵州 雷公山响水岩生态农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2017 年 1 月他当选 白岩村村委会主任,2021 年 11 月至今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 会主任。这几年他先后被中共雷山县委、县人民政府评为“优秀 村干部”“脱贫攻坚优秀致富带头人”“全县优秀共产党员”; 被中共黔东南州委员会评为“全州优秀共产党员”;被贵州省总 工会、贵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共青团贵州省委、贵州 省妇女联合会评为“贵州省最美劳动者”;入选文化和旅游部 2021 年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
见到这位“能人”是在“牧云涧梯田度假民宿”的茶厅,那 时候我刚坐下来,正想喝杯茶水提提神。这一路走来,确实有些 疲倦了。
原本在我这次下乡的行程中没有白岩村的,是在省作协副主 席高宏同志的一再提醒下,我才同意把白岩村放进了这次的采风调研中。高宏同志几天前打电话给我说: “你要是不去白岩村, 我们年终总结都过不了关。这个白岩村是我们省作协的帮扶点, 机关秘书冯智林在那里任驻村第一书记。”我说:“帮扶点上次 不是去了吗?还把我十万元的奖金给了村里了嘛!”高宏说:“今 年换村庄了,不是在息烽县了,换成雷山县了。我们都去过了, 就差你这个主席了。”我一听,这还有啥讲的,这不,我还成了 拖后腿的人了,这还了得?得赶快补上。
这段时间创作任务的确太重。刚写完省重点电影《四渡赤水》, 又开始搞长篇电视剧《江山》的创作。两部作品还要反复修改, 还得不断转换思维,上午还在思考怎样才能创新表现长征中的红 军,大脑里一会儿是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林彪及红 军指战员,一会儿是蒋介石、陈诚、龙云、薛岳、王家烈等;到 了晚上,就又得思考电视剧《江山》里那些乡村振兴中的人物, 咋个能鲜活起来。这就是现实, 两部剧的审读意见随时可能会来, 你还要随时应对才行。再说了,省文联的帮扶点在晴隆县三宝社 区,我去了几次,答应县里把电影《二十四道拐》搞出来。十年 前,我主抓主创的三十四集电视连续剧《二十四道拐》作为向抗 战胜利七十周年献礼片,在央视播出后,确实让晴隆县火了一把。 这不?抗战胜利八十周年纪念还有两年时间,作为电影的生产创 作周期,已经处于倒计时阶段。这是个大制作才能表现的故事, 估计投资达五亿元左右。招商引资倒是没问题了,投资商看完了 我的编剧阐述后,决定投资。资方催促剧本,我还没写,而创作 的乡村振兴的长篇报告文学《我见青山多妩媚》又必须在这个月 完成,文章内容还不能单一,一定要涉及产业、人才、文化、生 态、组织这五大振兴。赶紧补上缺失的内容,这也是这次我出来 采访的目的。因为目的很明确, 起初就没有想到高宏所说的这事。
接到高宏的电话,我只能改了行程。不过,我没忘将了他一军。 我说: “你们都去了,给帮扶点带去什么实惠的? ”他说:“没 办法,作协穷呀!只能派作家写写文章。文军扶贫嘛!也只能这 样! ”我笑了起来说: “没有实惠的帮助,没脸去帮扶点呀!人 家村里,可能正翘首张望真正能给他们带来实惠的东西,结果来 了个作家协会,只能来点摇旗呐喊的东西,说不定人家心里早已 失望得心烦,心想,你们来干啥哩?”
说“你们来干啥哩”时,我特意用了陕西话。在我看来,这 似乎似更能增加“质疑”的口吻。
高宏也笑了起来,他立刻就将了我一军说: “这不正给你汇 报嘛!这争脸的事,还得靠主席你。”
在电话里,我也能感觉高宏一脸的坏笑。这对话仿佛在下象 棋,我将了他一军,他将了我一军。这一军将下来,还真要来点 实招才能破作家协会的窘态。上次也是他要我去息烽县那个帮扶 点,也是同一招,我的十万奖金没了。这次还是这一招,行吧! 中招就中招吧!不中招还不行。作家协会就这样,无权无钱,我 这个主席还能干啥哩?
刚到白岩村,驻村第一书记冯智林就迫不及待地带着我参观 “牧云涧梯田度假民宿”。这民宿的确精致,设计新颖又不失民 族风格,环境打造上也颇具匠心,是我喜欢的那种,让我眼睛一 亮。可我刚长途跋涉而来,对这样太热情的方式,还是要申请暂 缓一下的。小冯的这种工作作风,我是很高兴见到的。毕竟他没 来什么“虚”的,见省、州文联主席都来了, 并没有多余的客套, 而是要给我们来一个眼见为实。看着他还乐此不疲地忙着引路、 介绍,我又看了看比我还大一岁的黔东南州文联主席李文明同志 一头的大汗,我说:“小冯呀!你让我们先喝一口水,找个能坐下来的地方,找几个人来座谈一下,可好?”
冯智林这才可能意识到,这是两个年近花甲的老头。这民宿 依山而建,东一套西一套,上一套下一套的,这太阳又实在太大。 于是他把我们带进了民宿前台大厅中的茶憩区坐下。热腾腾的茶 上来了,却不能立刻就喝,这时一阵阵凉风从窗外吹了进来,很 是爽人心。在贵州就是这样,无论太阳怎样大,晒得你心慌,只 要你能站在树荫下,就会有凉风吹来。何况,我们坐宽敞的大堂 里,穿堂风过,浑身爽朗!这时,能人村支书唐文德拿着矿泉水 进来了。
我接过唐文德递过来的冰凉的矿泉水一饮而尽。他睁着一双 惊讶的大眼看着我,欲言又止。我当然能洞悉他的之所以惊讶!
这老头咋这么厉害?这么凉的矿泉水,就这样咕噜咕噜一口而下 了?赞叹一句吧,不妥;道歉一句吧,也不妥。这样的场景,他 说点什么才妥,确实是个难题。他的欲言又止可能是这个时候最 好的呈现。当然,我那时的呈现立刻缓解了他的难堪。我放下空 瓶子,抚摸了一下肚子说,“舒服了。”然后,我严肃地一手指 着他说,“你就是唐文德支书,如雷贯耳呀!果然是个人才呀!” 又一手指着冯智林说,“人家唐支书,水平就是高。”见我这样 说,大家不知我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一时无解,唐文德和冯智 林也只能面面相觑。
见状,我赶紧笑了起来。我一手拿起那个矿泉水瓶说,“这 个能解决目前最要紧的问题。”又一手端起那杯热茶说,“也不 能说这个不能解决问题。”我又扭头笑嘻嘻地对李文明说,“文 明同志,如果,我们的喉咙渴得快冒烟了,而这个口渴又可比喻 我们的基层工作在乡村振兴中所遇到的问题,你说,哪个是解决 迫切问题的所在。”
李文明也笑了起来,他指着矿泉水瓶子说:“这个更快。” 我说:“智林呀,怎么样?这唐支书的水平比你高一点吧?” 大家都会心地都笑了起来。
见气氛热烈了起来,我品了一口热茶说: “也不能说这个不 能解决问题,现实的状况是我们等不起呀!”
冯智林有些腼腆地说:“是我没做好!”
我又喝了一口茶,对大家说:“来,都品一品冯智林同志的 雷公山茶。”
一时间,吸茶的声音此起彼伏。我当然知道,这些声音,其 实是一种态度,两层意思,一是对雷公银球茶表示认可,二是对 冯智林表达安慰。毕竟,我对唐文德的赞许,有点拿冯智林来铺 垫的意味!
我说:“好茶呀!真是沁人心脾。”大家纷纷赞同,说:“好 茶!”我放下茶杯说:“好,我们来讨论关于冯智林同志的问题。 这个问题就是热茶的问题。我们都知道绿茶能解渴生津,于口渴 本身而言,绿茶是最佳选择,它能从根本上解决口渴的问题,不 要说你喉咙冒烟,就算是冒火也不怕,清热解暑是绿茶的基本功 能。所以,冯智林同志给我们茶喝无疑是正确的。”
大家轰的一声,都笑了。
“刚才与大家开开玩笑,现在该言归正传了。”我举了举茶 杯说,“刚才我也说过,不能说这个不能解决问题。还是那句话, 如果,我们用今天的口渴这件事,来比喻我们的基层工作在乡村 振兴中所遇到的问题。那么冰冷的矿泉水和热茶的之间的关系和 作用,以及所带来的效果,我们可以思考思考,是不是可以这样 讲?比如哪些工作是眼前必须立竿见影的,哪些工作又是不能操 之过急的。冯智林同志来驻村都一年多了,唐文德同志更是长期在基层工作,比我有经验,怎么样?我的话够多了,今天我来, 主要是听你们讲的。”
大家见我一脸的认真模样,又笑了起来,大家都很放松,看 起来很愉快!在这样的氛围中,冯智林和唐文德显然没有了拘束, 我们便无障碍地交流起来。
据唐文德支书介绍,2018 年,在国家乡村振兴局的关心下,乡村建设基金会协调企业捐赠一千万元,雷山县政府配套七百万 元,在白岩村打造乡村旅游扶贫精品民宿示范点,大力推进“乡 村旅游 +”产业扶贫,打造了集休闲度假、亲子出游、户外乡村 体验于一体的综合型精品民宿项目“牧云涧梯田度假民宿”,年 均接待游客三千六百人次以上,经营收入达到一百余万元。依托 民宿产业链条,白岩村开发了“民宿 +N”系列产品,推出了一 系列农特产品和特色旅游体验项目,不断提升“牧云涧”民宿品牌, 让民宿产业成为了白岩村重要的经济支柱。依托民宿旅游产业,通过合作社整合资源,壮大集体经济,推行“政府 + 社会 + 合 作社 + 贫困户”的发展模式,首创了“五三一一”合作社收益 分配模式,即收益的百分之五十作为滚动发展资金,百分之三十 作为村民分红资金,百分之十作为公益基金,百分之十作为合作 社骨干鼓励资金,有效带动了全村经济发展和村民就近就地就业, 成功实现了利益联结,促进了群众增收致富。因发展乡村旅游产 业带富成效显著,2019 年,白岩村被贵州省旅游发展委员会评 为“贵州省乡村旅游村寨乙级”,同年 9 月白岩村“牧云涧民宿” 被中国旅游协会评为“中国好民宿”,10 月,白岩村在海南博 鳌举办的文创论坛上被评为“产业扶贫、最美乡村”。2020年,“牧 云涧民宿”荣获中国民宿榜“黑松露”奖 TOP5 民宿,2021 年 1 月获得中国扶贫基金会“2020 年度最美村宿优秀奖”,2022年 4 月被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评为贵州省“十佳花海民宿”,白 岩村也获评中国移动全国“书智乡村”二十佳优秀示范村。
白岩村打造“分享村庄、百美村宿”乡村旅游扶贫项目,成 立了雷山县白岩村梯田部落旅游专业合作社,并以“党支部 + 项目 + 合作社 + 农户”的组织方式,共同打造“梯田 + 民宿” 农文旅模式,依托民宿发展乡村旅游产业。这一举措不仅有效解 决了村民的就业增收问题,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还有效激发了村 民共同参与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白岩民宿项目主要分为三期进行建设:第一期民宿项目流转 老百姓两栋闲置的房子来打造样板院,建设占地面积四百八十一 点四九平方米,总共十六个间房二十六张床位,于 2019 年 6 月建成运营。二期民宿采取完全新建的形式建设。占地面积 九百五十九点六二平方米,新建三栋公区,五栋稻田民宿十三间 房二十二张床位,并且盘活了原白岩村小学闲置教学楼作为刺 绣、蜡染、手工等游客非遗体验中心, 于 2020 年 7 月建成运营。 三期民宿继续采用流转老百姓闲置房屋形式建设,共改造九栋民 房,占地面积一千六百平方米,共三十三间房六十五张床位,于 2021 年 4 月建成运营。
项目建成后,引进了专业的第三方运营商来带动合作社运 作,合作社与第三方运营商按照 7 : 3 的比例对民宿收益进行分 成。截至 2022 年底,民宿营业总收入达二百二十一万元,其中, 2021 年收入一百零六万元,2022 年收入一百一十五万元。
民宿项目还直接带动白岩村五十三人就业,间接就业三十一 人,其中项目施工期间带动就业四十四人,工期六个月,人均月 工资四千元;运营期间,前后带动十一名白岩本地村民在民宿作 为服务人员就业,人均月工资不低于二千六百元,目前长期在职民宿管家有八人。
民宿慢慢地火起来了。白岩村开启了“民宿 +N”的乡村旅 游新模式,牵引中国天气出资八十一万元为白岩建中国气象基站, 协调贵州移动出资八十万元,为村里建设了“5G”基站和一整 套数字化管理平台,通过大数据赋能,大力推动数字乡村发展。 目前白岩村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客源均是通过网络预订。在此基础 上,白岩村搭建了“黔移庄园”农产品电商平台,通过“5G” 视频直播溯源等方式,间接带动开发多种业态和产品,包括杨梅 汁、米酒、优质稻米、稻花鱼、茶叶、蜂蜜、刺绣等手工制作, 间接带动了村民二十余万元的直接收入。2022 年,脱贫人口人 均纯收入增长了百分之一十五点七八,达到了一万六千零八十二 元。
同时,白岩村依托数字乡村发展,搭建了“黔移庄园”农产 品电商平台,通过“5G”视频直播溯源的方式,间接带动开发 多种业态和产品,村里的稻花鱼、黑毛猪、果蔬由合作社收购销 售作为民宿食材,五百多亩水稻通过与本地企业合作打造有机稻 米销售,农户长期习惯存储的稻谷统一酿造成美酒销售,油菜 花既作为景观观赏,也经加工后销售为民宿食用油,雷公山百 花蜜大受游客青睐卖到二百元一斤,苗族银饰刺绣也很受游客喜 爱……除了直接购买农产品,“黔移庄园”还推出了“我在苗乡 有亩田”“我在苗乡有头猪”的招牌,让消费者在线定制认养农 产品,可以实时查看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等待农产品成熟时, 即可直接去现场采摘和提取。民宿投入运营后,吃住行游购娱等 产业链也都被盘活了。比如说,村民杨启忠会做木凳,合作社帮 他把凳子销售到北京、韩国等地;李秀明会做木勺,就推荐客人 去他的小作坊里进行体验;杨昌花大姐的厨艺很出众,酒店就聘请她当厨师。除了这些,村里还成立了民族传统芦笙队,组织开 展“云上人家文化节”“我在苗寨有间房”等活动,以民宿经济 盘活产业发展,间接带动了村民二十余万元的直接收入。
特别是依托全县“茶麻菇稻”农文旅融合现代农业产业园建 设,白岩村凭借特色村寨景观和民宿产业成为园区游客休息和消 费的支点,重点打造了茶叶、优质稻、苗族稻作文化的消费业态。 村里的二百多亩茶叶加工成接待用茶,春茶茶青收购六十元一斤, 优质稻米作为伴手礼卖到二十多元一斤,传统工艺制作的米酒加 工包装后二百多元一斤。搭上“茶麻菇稻”农业产业园发展快车 的白岩村,将会迎来又一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 村振兴的发展红利。
依托中国移动“数字黔村”管理平台,白岩村探索积分制管 理办法,以积分评价管理为抓手,将乡村振兴的二十字方针与村 规民约的各项要求量化为积分指标 , 将其细化为环境卫生、遵纪 守法、公序良俗等二十九项积分事项 , 对农户行为进行评价后形 成积分,并通过红黑榜进行公示,积分结果与年度分红挂钩,通 过积分管理把乡村振兴措施转换为实践导向;同时,充分发挥“一 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机制作用,狠抓自治、法治、德治,加强法 律宣传和法律服务,并发挥乡贤理事会、寨管委等村民自治团体 的作用,完善村规民约,引导形成良好的乡风民风,对高价彩礼、 人情攀比等行为形成约束。目前, 白岩村已完成二十路公共区域, 以及四十五路村民室外枪机摄像头和“云喇叭”终端的联网建设, 实现了对重点区域的监控。“数字黔村”管理平台还为白岩村村 委提供了综合基层管理、智慧党建、数字一张图、便民服务、乡 风文明、旅游管理等基层治理管理手段,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党组 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实现了白岩乡村的“智”理。
可以说,白岩村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 兴的一个典型缩影。在 2019 年白岩村脱贫出列后,这个村始终 坚持“四个不摘”(即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 政策、摘帽不摘监管),进一步抓好“三落实”(即落实责任、 落实措施、落实任务),重点围绕“九个聚焦”(一是聚焦政治 引领,二是聚焦服务大局,三是聚焦科学精准,四是聚焦巩固拓 展,五是聚焦监测考核,六是聚焦创新驱动,七是聚焦系统集成, 八是聚焦持续发展,九是聚焦提质增效)和“六个专项行动”(开 展重点人群监测帮扶专项行动、开展“三加一”保障“回头看” 专项行动、开展脱贫人口增收专项行动、开展加强衔接资金项目 监管专项行动、开展乡村振兴领域盘活“三资”化解债务专项行 动、开展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因村 因户因人精准施策,健全完善易返贫致贫人口快速发现和帮扶的 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努力巩固拓展脱贫攻 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除了唐文德如数家珍的介绍,大家也你一嘴、我一嘴地不时 补充和讨论。不知不觉一上午很快就过去了。吃了午饭,我们立 刻前往唐文德所介绍的地方实地了解,毕竟要眼见为实嘛!
一路走下来,当然是眼见为实了。白岩村的采访接近尾声的 时候,太阳像熟透了的果实跌落在山头,血的彩汁流得绿红花紫。 真是难以见到晚霞,不再灼人的光线随微风飘浮在层层的梯田上, 撩动起一缕缕轻雾渐渐在山谷里聚集,不一会儿,就会形成一片 云海。云海之上的白岩村可是天上人间?在我看来,当然是了。
白岩村从一个贫困村,发展到今天的模样,用“旧貌换新颜” 来形容似乎还欠了点什么,而对此情此景,我的大脑快速地搜索着,希望能找到身入其境而恰如其分的语言。当我忍不住再次环 视群山之后,“换了人间”这四个字一刹那占据了我的脑海。
这就是我当时真实感受。
离开白岩村时,我忍不住对唐文德同志说: “你这个同志怎 么搞的嘛!我都要走了,你一点要求也没有吗?非要我说出来 吗?好!我说,你们村缺景点与景点之间的电动观光车,你要 吗? ”他说:“当然想要,这里道路崎岖,拐弯抹角的,这一上 一下的,这对我们本地人来说无所谓,对游客来讲是有点难度。” 我说:“几台合适? ”他说: “三台就够了。”我说:“行,我 来解决!”
我抬头看了看深蓝色的天空,万里无云,东山头升起来一轮 亮晶晶的满月,而太阳依然鲜红地挂在西山顶上。日月同辉,这 就是久违了的日月同辉——只有来到这青山绿水之间才能看到这 样奇妙的祥瑞之象。
常在山里行走,便知道山里人远行有一句谚语,“朝霞不出门, 晚霞行千里”。这是山里人独特的经验,朝霞的出现,意味着接 着可能要下大雨,而晚霞的出现,则预示第二天必然是个大晴天。
心情实在好极了,看来明天的行程,应该又是一路阳光灿烂。 我不禁扭头对大家感叹地说:“明天,又是一个艳阳天。”